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教务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室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动态>>正文
 

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扎实推进专业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4-09-12 15:15  

 ——在南昌工程学院2013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扶名福

2013326

老师们、同学们:

正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013年度教学工作会议。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扎实推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学校本科办学以来教学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成绩,分析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今年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及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五年来教学工作回顾

20081月我校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全校教职工在校党委与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水’字做文章、在‘应用型’上下功夫”的特色办学思路和“育人为先、应用为本、学研用互动、水涵润特色”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学校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本科专业由26个增加到46个;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3项;师资队伍实力日趋壮大,专任教师达到87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32%,博士、硕士占70.8%,拥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69人;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3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7200元;学生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荣获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在各类全国性大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连续两届“挑战杯”全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分别列第21位和第20位;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在校生人数已连续三年稳定在18000人左右,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生招生与就业呈现“进口畅、出口旺”的良好态势,2012年本科生就业率进入江西省高校前十名。2011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单位和国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了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和发展阶段的转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日臻完善

1、全面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总结2006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融入我校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新成果,完善了“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2010年以来全面修订了42个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形成了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2009级开始实施了大土木类教学实验班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拔尖人才的新途径;推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计算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新途径;参与教育部、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3个专业),探索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的新途径。

3、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成立了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先后与南昌市政府、赣州市政府和水利行业单位等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共同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开展协作攻关,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探索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积极引导与支持教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教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五年来,学校获批省级教改课题116项,省级教改课题结题101项。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等改革稳步推进,教学效果良好。

(二)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1、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五年来,引进博士36人,选派35名教师攻读博士;新增省级学科带头人9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省级教学名师8名;3名教师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人选;3名教师获批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2、加强青年教师能力培养。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制,开设“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论坛”,在“教学活动月”中坚持安排青年教师的各类教学基本技能竞赛活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合格评估,设立青年科研基金,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安排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鼓励教师自主研发实验设备,要求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通过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五种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和学生工作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了师德建设良好氛围,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的师德模范。五年来,学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和奖励70人次,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 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人。

(三)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1、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办好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己任,结合我校的学科基础不断加大本科专业的申报和培育力度。五年来,新增本科专业20个,调减专科专业33个,现有46个本科专业按照社会需求设置58个专业方向,其中理工农学类专业占61.9%、经管文艺类专业占38.1%,形成了“以水利、土木、机电、信息等为优势的工科教育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2、特色专业建设初见成效。学校注重水利类特色专业的凝练和工程应用型专业的培育。五年来,先后获批1个国家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市场营销、英语)、3个教育部和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累计获得各级各类资助经费600多万元。

3、教学团队建设成果初显。学校着力加强以专业负责人为首的专业教学团队和以课程责任人为首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五年来,共获批省级教学团队5个,建立校级教学团队8个;通过教学团队推进各级各类课程建设,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校级重点课程36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4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

4、教材建设质量显著提高。成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教材管理办法》,加强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五年来,教师主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160本,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本,省级优秀教材6本。自2010年以来,学校加大了编写教材的资助力度,投入了20余万元,立项建设教材116部,其中实践教材46部。

(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强化

1、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完善了“课内三实验,课外三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照专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完成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基本需求调研,厘清了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8890余万元建设实验室,建成33个实验教学中心194个实验室,充分保证了本科生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按照“六有”标准(有建设发展规划、有协议、有挂牌、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过程管理标准、有外聘教师),建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4个,保证了学校每个本科专业至少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全面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按照“严审题、严过程、严答辩”要求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引入了“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实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盲审制度,实施毕业设计(论文)特优培育计划,立项培育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项目40个,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明显提高。五年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327篇。

(五)教学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1、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健全。2012年学校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人文与艺术学院开展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学校、院(系、部)、教研室组成的两级构架、三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学校二级教学工作常态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了院(系、部)良性竞争机制;制定了《南昌工程学院优秀教研室评选办法》等制度,开展了“百名机关干部下院(系)”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教研室的工作活力。

2、教学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专职教务员队伍;积极推进教学秘书专职化;出台了《院(系、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明确了院(系、部)的分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务员的职责;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建立了校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服务意识较强的教学管理队伍。

3、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合格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一系列校内评估工作;坚持实施期初、期中、期末的校、院(系、部)两级教学巡查制度,有力保证了教学运行的平稳有序;开发了适合学校二级教学管理的基于学分制的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有力推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1、“机制、平台、模块、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效卓著。制定和完善了《南昌工程学院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技能型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以“挑战杯”科技竞赛等重大赛事为龙头,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技能型竞赛活动,五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02项、省级奖项304项。积极整合资源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开放性实验室等教育平台,孵化出了太学传媒等3家注册公司,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按照“分年级、分层次”开展原则,采取与专业实践结合、与素质拓展计划结合、与科研训练计划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注重过程管理,强化效果考核,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近五年,学校连年获得全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11支团队获得全省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队,1支团队获得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队,3万余人次通过社会实践考核获得素质拓展学分。

老师们、同学们,经过升本9年来的努力,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本科办学的历程,我们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升本之初,为尽快改变本科办学“三个不适应”的状况,面对“办一所什么样的本科院校和怎样办好本科院校”这样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学校认真探索本科办学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三上一提高”的发展目标,按照“四项基本建设”和“五化一提高”的年度工作思路,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2005年第一次教学工作会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大讨论,理清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两平台+N模块+1拓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本科层次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2008年初,学校基本适应了本科层次办学,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学校从外延发展转为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后,学校以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实施、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初步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2011年,在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教育部评估专家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真正实现了由专科办学向本科办学的转变。

2012年,党的十八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校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今年乃至更长时期都将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也进入内涵建设的深水区。能否抓好内涵建设,关系到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学校“十三五”能否顺利获得硕士授予权单位,更关系到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学校“内涵建设再深化年”的工作思路,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在认真总结本科办学规律和经验的同时,更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和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建设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思路、定位不够清晰和准确;专业建设标准不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之间教师分布不均衡,部分新办本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对外交流较少;“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是二级办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教师参与教学基本建设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

二、今年教学工作主要思路

针对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校2013年工作思路,学校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今年教学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新起点,全面贯彻落实“高教三十条”和学校二届四次“双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多样性、特色化上下功夫

围绕“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对照我校“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规格,紧贴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求。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改变一个培养规格一个教学计划涵盖所有类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变革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的培养方案,兼顾创新性、国际化、创业型等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支持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大土木类教学改革试点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支持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积极创造条件拓展优秀本科生的国际视野和能力。

(二)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下功夫

制定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各本科专业建设标准和建设计划。强化国家、省、校级特色(重点)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对新专业与老专业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公布各专业建设年度数据。全面开展四年一轮的专业评估工作。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科学的专业增设、调整与退出机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参加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支持各院(系)按专业或专业群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切实发挥专业负责人的关键作用。

(三)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在核心、校本课程建设上下功夫

按照“梯度推进、分类建设、分级管理”原则,进一步理顺校院(系、部)的课程管理体系。明确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 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以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推进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以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积极扶持教材编写,鼓励广大教师以我校优势专业和精品课程为依托,主持或参与编写高质量的精品教材,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秀教材的评选工作。继续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展教材书库建设工作,为广大教师选用高质量教材提供方便。

(四)抓实实践育人环节,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下功夫

制定加强学校实践育人工作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指引。继续完善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基本需求调研,做好今年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提高实验室开放率和仪器设备使用率,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鼓励教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继续按照“六有”标准抓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着力拓展大型企业等综合性实习单位,推进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共享。继续实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工程。合理增加学生实习经费,加强实习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本科专业主要实习环节标准,实现认识实习和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建立校院(系)两级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以及实习巡视制度,促进学生实习的规范化,提升实习质量。

(五)做实教师发展平台,在“教、研、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制定促进教师教学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大经费投入,继续开展“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立项和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专业核心课程责任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团队和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省部级教研项目为载体的教学项目建设团队。设立教师发展专项经费,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服务。完善助教制度。推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坚持开展“教学活动月”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六)落实“两级办学三级管理”机制,在教学运行精细化上下功夫

进一步完善校、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两级办学三级管理”的教学管理职责,规范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开展校内评估,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建立教学工作常态监控考核办法,促进各院(系、部)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学校宏观管理与指导,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良性竞争的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基础作用。采取措施确保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校、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队伍。分批次举办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保证各级立项项目的顺利实施。

老师们、同学们,回顾过去,我们在建设一所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已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站在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这个新起点上展望未来,学校的“十二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新的发展前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是属于我们南工人自己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个梦,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个梦,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实现这个梦,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南工精神,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朝着“南工梦”不懈奋斗!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3/04/26
· 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 2023/02/21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2/11/15
· 关于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 2021/06/29
· 汪胜前副校长带队检查... 2021/05/28
热门文章  
· 关于公布2021年学位外... 2021/04/30
· 关于落实2020-2021学年... 2021/04/23
·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国... 2021/03/19
· 关于2020-2021学年第2... 2021/03/12
· 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 2021/03/03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Copyright © 2010 - 2011©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