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教务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室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动态>>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检视与思考
2014-09-13 09:52  

 

郑锋,王章忠

稿件来源】《教育探索》 2011年第9期(总第243期)

作者简介】郑锋(1973——),男,河南信阳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王章忠(1963——),男,安徽蚌埠人,教授硕士,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9JYD014)。

 

摘要】专业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着一定误区,主要有专业设置趋同性严重、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不能协调发展、专业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专业建设需要等方面。应对策略主要有促进学科与专业的良性互动、加大专业建设的改革力度、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策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设置了二百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它们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力。我们把这段时期成立的高校称之为“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点的一种新型高校。但新建本科院校在定位、内涵建设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后劲。专业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是做大做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途径。如何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处理好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支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专业特色与数量扩张相互协调的关系,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直接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发展和未来走向。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反思其背后的深刻根源,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检视

1.专业定位不够明确,专业设置趋同性严重

为了尽可能地加快发展,有些新建本科院校不顾自身条件,好高骛远,照搬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缺乏与时俱进和顺应市场变化的办学理念。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在专科专业基础上增加几门本科课程,进行简单叠加,这不符合本科教育特点;专业建设向一些研究型大学看齐,盲目追逐社会热点,没有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办学效益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亦趋于雷同。

2.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不能协调发展

一方面,科研基础薄弱,教师只注重教学,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学校学术氛围不浓,学科建设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凝练出具有特色的优势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另一方面,盲目希望短期内提高办学层次,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重学科轻专业,导致专业不能很好地支撑学科的发展。

3.专业建设特色不够鲜明

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培养内容设置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等方案照搬研究型大学,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比例达不到到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训要求;二是受学校软硬件教学条件的限制,人才培养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没办法得到很好的落实与实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专业的应用型、工程型特色不够突出。

4.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工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应重点强化学生工程素养、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新建本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定位思考

1.专业建设要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

用人单位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权威评价者,能否适应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建本科院校安身立命之所在。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必须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高质量、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及特色专业建设方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2.在专业设置上要坚持错位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要避免浓厚的专科化倾向,另一方面要避免盲目追随研究型大学贪多求大的倾向。要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所在区域的行业、企业需求,深入挖掘学校专业建设资源,在综合考虑学校传统办学优势、办学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错位发展,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建设思想,在日益细分的用人市场中逐步建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3.专业建设要坚持鲜明的“应用型”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要牢固树立“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把强化工程素养、提升工程动手能力作为专业特色及制订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元合作为支撑,以学校培养、社会培养、自我培养为维度,以自主创业、资质认证、自主学习、自我体验等平台为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结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真正培养面向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专业化、职业化、应用型的“工程师”

三、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应对策略

1.理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促进学科与专业的良性互动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与研究型大学重视学术性和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建设导向不同,新建本科院校在重视学科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并通过专业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学科、专业建设在强调必要的学术性和基础理论性的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求。要按照国家、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从学校的传统沿革、办学性质、办学条件和区域经济特色等方面出发,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学科、专业的总体规划;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学校建设改革方向等动态做出科学预测,合理构建学科、专业体系,使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科学系统的“学科一专业一产业”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综合与渗透;同时,结合学校资源,有重点、分层次地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优先发展与扶持具有区域特色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与专业。

2.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专业建设的改革力度

专业特色的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专业顶层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有计划、分步骤、按模块地进行,制订出有鲜明特色、可操作性强、符合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专业特色能否形成、教学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鲜明的特色,它要求在培养模式上要不同于传统的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如目前的CDIO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等都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实施办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专业建设资源情况等,因地制宜,在理论课程设置、课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培训)环节、企业实训环节、毕业设计等综合训练环节等方面做出大胆尝试,创新培养模式,深入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点带面,不断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新的探索和实践。

在课程的建设中,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力争使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未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把最新的行业信息、技术发展及时引入理论教学环节;借助企业软硬件资源为教学服务,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等平台,把企业的优势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以此为载体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水平。

通过与企业的共享共建,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和研究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共同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借助学校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咨询服务、科技信息收集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引企入校,吸纳企业资金建立校实验实训中心,借用企业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共建研究所、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或产品研发(试制)中心。邀请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鼓励教师接触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人才需求,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同时结合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企业最新发展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保证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紧贴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保证。通过这些“产学研”深度合作,真正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

4.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长期以来,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考核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教学质量等方面不太容易被监控,这也直接影响了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因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基本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基础上,要严格审定与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细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做到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奖惩激励机制等。只有不断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并深入落实,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性、科学化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5.创新用人机制,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学科专业的重要因素。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需要着力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通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利用学校现有的“产学研”平台,以项目合作、岗位工程实训等形式送教师去相关企业锻炼,熟悉一线的生产情况,使教师不断提高工程能力和工程意识;同时聘请企业工程人员担任客座、兼职的教师,并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请企业人员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多种途径,逐步打造一支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3/04/26
· 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 2023/02/21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2/11/15
· 关于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 2021/06/29
· 汪胜前副校长带队检查... 2021/05/28
热门文章  
· 关于公布2021年学位外... 2021/04/30
· 关于落实2020-2021学年... 2021/04/23
·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国... 2021/03/19
· 关于2020-2021学年第2... 2021/03/12
· 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 2021/03/03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Copyright © 2010 - 2011©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