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教务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室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动态>>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2014-09-13 09:52  

 

段红红 徐权

稿件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年第9期 总第221期

【作者简介】段红红,大庆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教授;徐权,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

 

摘要】文章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面临形势和任务出发,找到了学科建设的独特路径即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构建,集中论述一体化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以课程为纽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一体化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一所高校永恒的职能和主题是受着社会需求所制约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要培养大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社会对人才种类和数量等需求多样化改变着高等学校的格局,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所谓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近年我国学者按照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社会分工对高等学校类型重新划分的介于研究型(或学术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

由于过去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精英教育,无论是历史较长的老地方本科院校,还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上都很难适应大众教育条件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不仅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改革也都只停留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上,没有构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主要是因为忽视了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进行改造建设的必要性,更忽视了学科、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建设,它们建设的水平、质量和状态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和特色。所以,不论哪一类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是其永恒的任务”,只是建设侧重点不同。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出发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大众化教育使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成为必然进入21世纪,随着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模式转化为大众化教育模式,高校人才培养类型从单一的研究型人才,转为研究型(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又分工程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人才。高校按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就是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型大学,这类大学目前主要是“985”院校和“211”院校。第二阵营是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它们也是高校扩招的主体。第三阵营就是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高专。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使地方本科院校必然走上了应用型发展轨道。

2.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进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使得市场需要一大批既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劳动者,而我国这方面人才培养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以研究型院校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所以,在人才培养上也以研究型为主,致使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大量岗位又出现了用人荒的怪圈。所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课题。以“985”院校和“211”院校为主体的研究型院校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一流大学,定位非常明确,即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而高等职业教育从其产生就已经明确定位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所以,在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调整中,处于二者之间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生存危机必然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和经营决策等活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又是研究型人才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的根本。

3.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任务是本科教学高等学校无论是研究型的还是应用型的,其与研究机构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大学的任务分为四个部分,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但同时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本科教学。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如果离开了这一根本任务,其他任务做得再出色,也不能称其为高校。所以,高校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含有教育的功能。这一点没有一个高校可以例外。只不过是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按照其人才培养规格侧重点不一样。研究型大学,因为是培养学科领域高尖端研究人才,所以,主要以学科发展来创新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要目标,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是为社会产业化调整培养所需的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主要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不同规格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以此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重新确定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这类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不少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只看到了三者的区别,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过多强调三者之间的差异性,没有探求三者之间在人才培养中的共同取向,导致了在实际建设中陷入了种种误区,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为突出。

首先,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由学科办或科研处负责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则由教务处负责管理,两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致使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规划缺乏统一性和关联性,三个规划之间矛盾丛生、冲突重重,导致了各个二级学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所适从,严重地影响了三大基本建设。其次,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不能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相比拟,本身资源就匮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又各自为政,致使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三大基本建设的进程,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任务的实施。所以,如何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任务构建合理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体系势在必行。

2.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

广西大学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唐纪良教授在《学科一专业一体化建设:动因与路径》中明确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所谓学科一专业一体化建设是指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将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的系统工程纳入学科建设规划,并通过政策制度创新,形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促进学科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构建品牌专业,提升专业的社会声誉与竞争力。”然而,在他的论述中没有将课程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关联单元来阐述。“其实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建设和名牌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评估和改革的几大重点”。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体系的构建的必要性已不容置疑,那么,如何寻找一体化构建的切人点,这就要从三者的内在联系人手。学科、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是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动因。

从三者内涵来看,学科和专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课程则是实现学科与专业之间联系的主要中介。学科和专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如下三个方面:“(1)概念内涵不同:专业是为某种特殊职业做准备的专门知识,学科则指某一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目标不同:专业是针对人才培养和人才设计而言的,而学科则是针对科学发展和学术创新而言的;(3)发展变化不同:由于专业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变而改变,所以具有易变性,而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则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相对稳定。”

二者联系主要是由课程体系来实现的。由于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后,并以课程形式将一个或若干个学科组成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科与专业之间存在交叉关系。若干个学科构成一个专业,同时,也存在一个学科跨度若干个专业(如英语、计算机等)。而学科和专业之间这种内在关联正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一方面,学科知识是构成课程的元素,学科的发展为课程源源不断地提供材料,课程是按照教育学规律对学科知识的传播、改造和拓展。同时,学科也要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学科研究;另一方面,专业可以理解为课程的组合形式。课程是构成专业的要素,课程支撑专业,同时,基于社会需求,应按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来编制课程体系。从课程的构建目的来看,属于教育范畴,而从其内容来看,则又属于科学范畴。课程内容关联学科,课程构建目的则关联专业,所以,课程内容和行为的双重性有机地将学科和专业联系起来,这也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构建

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工作是学科建设,而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核心工作是专业建设。所以,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模式对于这两类院校也是不同的。研究型大学是以学科为核心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的,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是应该以专业为核心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见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来设置专业的,并根据专业人才规格的设计来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由若干学科来构建课程内容,而课程则通过知识传授来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向社会输送所需人的创新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才。同时,社会需求对课程内容知识更新的要求,促进学科建设模式具体可以通过表1来说明。    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是通过系列主干课程构成的。首先,根据专业的课程性质,确定若干系列主干课程体系,按照系列主干课程体系确定对应学科,按课程内容和性质凝练学科方向,并由此组建学科队伍。由于学科的内在联系,这样组建的团队自然就组成了某一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同时,由于学科是按相互关联的系列骨干课程确定的,所以,这样的队伍又自然构成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这样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具有如下优点。首先,由于一个团队同时实现了三种功能,可充分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其次,由于学科方向是按照课程内容和性质凝练的,而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又是由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又是按照行业或地方经济建设需求而设计的,所以,一方面,无论是学科还是课程都容易形成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另一方面,这样凝练的学科方向与行业或地方经济建设结合更为紧密,易于产学研的实现,能够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最后,这种一体化建设模式,无论是学科建设成果还是科研成果都与课程紧密联系,所以,自然实现了学科和科研为本科教学服务的目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来实现学校各个办学功能的一致取向,即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都指向行业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变。

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虽然思路很清晰,优点也很明显,但是,在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中实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首先,在有些地方本科院校中,相当的教学管理人员头脑中还残留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次,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科、专业、课程内涵认识都不够深入,所以,对学科、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够深入,很难真正实现一体两翼的建设模式。再次,对于一些新建的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很难构成一体化建设的团队。

所以,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要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的学习和讨论,统一思想,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到各个二级学院达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的共识。其次,要通过组织全体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相关文献,通晓三者的内涵,掌握三者所遵循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于人才短缺的专业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对于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3/04/26
· 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 2023/02/21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2/11/15
· 关于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 2021/06/29
· 汪胜前副校长带队检查... 2021/05/28
热门文章  
· 关于公布2021年学位外... 2021/04/30
· 关于落实2020-2021学年... 2021/04/23
·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国... 2021/03/19
· 关于2020-2021学年第2... 2021/03/12
· 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 2021/03/03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Copyright © 2010 - 2011©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