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教务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室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动态>>正文
 

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14-12-22 09:04  

信息工程学院   刘光明

1.课程建设和发展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

2004年之前,以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为目标。课程讲授内容为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常用软件操作,侧重于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软件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基本操作、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一般为BasicC语言)。

2004-2011年,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理解计算机应用基本技术和原理,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及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第一学期开设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48学时),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都有极大的提升,第二学期开设课程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6448学时),讲授内容为C语言或Visual Basic

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提出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和课程改革。目前,国内外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开始进入“计算思维”教学阶段,将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定位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有较大的变化。我院一直以来都跟踪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最新进展,2011-2012年对“计算思维”引入到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进行了学习和研讨,2012年起开始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思想和理念引入到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在2014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计算机公共课的大纲中全面体现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校2014版培养计划修订原则意见,计算机公共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32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或《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64学时),另外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公选课进行补充,教学内容上,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2.课程教学规范化建设情况

2.1严格实行教考分离

每学期初,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会将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模板、参考课件统一发给任课教师,并要求任课教师参照执行。并先后完成了学校立项建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题库建设,20137月以前,课程考试的组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自动抽取试题进行。笔试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机试考试时间和监考老师由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统一安排,上课的老师不监考本班级的上机考试。

2013年下半年,引进计算机公共课考试平台试题库,实行全校统一机试,随机组合生成试卷,在全校率先实行公共课无纸化考试,2013级近4000多学生在网络化考试系统平台中完成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课程的期末考试,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进行“通过性”能力认证考试,凡是考试及格者给予学分,能力认证考试没通过的学生可以补考或申请参加下一届学生的“通过性”能力认证考试。考试统一采用CAT(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使用网络化考试/测试系统进行考试/测试。

在采用CAT考试前,试卷为人工阅卷,流水作业。现为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课程考核完成后,每个任课教师对本班单独进行试卷分析,教研室统一对全校的课程考核情况作一个总的分析和总结。

2.2教材建设

先后编写及出版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习题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习题集》等理论与实验教材。

2.3教学手段改革

目前计算机公共课程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考试/测试平台完备。理论课程教学为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结合教学,推进问题探究式、项目驱动式、互动式教学的理念、内容和过程。实验课程教学为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广播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考试/测试平台等教学手段。

2.4教学研究

2004年以来,针对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最新动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进行示范教学活动,每年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研讨活动,面向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研究课题,省级以上教改课题有7项,校级课题3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教学研究内容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方面。

3.下一步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提出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结合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特点和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分类分层次”课程体系设想。以“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使培养的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信息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促进各学科的发展;理解和掌握计算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利用计算思维和计算工具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思路和做法。

按分类分层次的方法设计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

计算机公共课程分四个层次:文化素养培养层、思维能力训练层、应用能力训练层、创新能力训练层。其中文化素养培养层和思维能力训练层为通识必修课,为重点改革建设的部分。

学生根据专业分为工程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其中理工学生为工程型,经管文艺类学生为应用型。不同类别的学生根据总体上相同的教学目标,开设不同的课程内容。面向工程型学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面向应用型学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

今后还需针对计算机公共课程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利用各种优秀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的立体教学资源体系,确保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地实施,确保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3/04/26
· 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 2023/02/21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2/11/15
· 关于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 2021/06/29
· 汪胜前副校长带队检查... 2021/05/28
热门文章  
· 关于公布2021年学位外... 2021/04/30
· 关于落实2020-2021学年... 2021/04/23
·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国... 2021/03/19
· 关于2020-2021学年第2... 2021/03/12
· 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 2021/03/03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Copyright © 2010 - 2011©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