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教务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室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动态>>正文
 

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2015-10-13 08:43  

 

稿件来源】《理论月刊》2015年第01

作者简介】李铁(1971—),女,陕西渭南人,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4SJGLX304

摘要】校企合作不仅是国内外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我国的校企合作仍存在着学校、企业、政府角色意识错位,国家保障制度不够,企业成本过高,高校培养学生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有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差等内部因素。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动力机制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建立各级政府的监督评价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不仅是国内外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20142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今后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此,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1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角色意识错位

作为一名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总结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发现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一方热情过度,主动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各种机会,而企业的回应却不是很强烈。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和政府没有准确定位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作为校企合作主要受益者的企业而言,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决策参与者,具体策划者,组织实施者。只有企业积极地参加到校企合作中来,才能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

1.2制度保障不够

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是政府高度重视,强力主导。政府设有专门的协调与管理校企合作的机构,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实行减免税收或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引导、扶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这就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2005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校企合作也作了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具体如何制度化,制定那些优惠政策,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权责如何界定,对不接受合作的企业有没有处罚措施等问题,《纲要》没有具体说明。研究表明,我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只是从宏观方面对校企合作进行调控,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细则进行规范,造成了校企合作在实践层面上缺乏可操作性,已有的政策法规也很难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3企业成本过高

其实,企业也知道校企合作是双赢,合作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员工培养,开发新产品等,但企业之所以不情愿参与校企合作是因为我国一般中小型企业的利润有限,要安排实习学生,有时会打乱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大多数实习生由于刚走出校门,社会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中出事的机率较高,学生在实习单位出事责任划分比较困难,有学校与企业相互扯皮的现象。此外,企业还要给实习学生发放一定的补贴,给合作的院校提供一定的经费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4高校培养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使得一些学校只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实践需求了解不多,对企业需要也知之甚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企业要求的。课题组成员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河南、陕西、湖北一些非师范类院校及师范类院校的一些非师范类专业都在做校企合作,但合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顶岗实习,为企业工作,真正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发的并不多。如我院的社会工作专业与商丘市白云街道办事处合作,学生到那里除了做一些社区宣传外,其他合作的项目也都流于形式。我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还下乡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做宣传和服务工作,但短时间的下乡宣传与服务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如生活照顾、现实家务、内心孤独、安全保卫等。所以,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没有高水平的学生就不会有深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也不会有保证。

2影响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基地长效机制的主要因素

2.1影响校企合作的外部因素

经济发展因素。相对来说,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比较多。如校企合作比较典型的德国、日本和美国都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企业之所以愿意参与校企合作,主要是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得到更多的高知识、高技能人才,如美国的很多企业争相与哈佛大学合作以期得到可以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高水平人才。再如我国东南沿海的上海、广东等省份较全国其他地区经济发达,这些地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多,合作得比较成功,特别是那些规模大、创业时间长,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更乐意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研发课题。同样的道理,2007年来自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时间东南沿海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人员下岗,没有倒闭的企业也因经济发展原因开始裁员,前期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停止了合作。由此说明,经济发展影响着校企合作,经济越发达,参与校企业合作的企业越多,合作的层次越深。反之亦然。

科技创新因素。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培养人才,科技创造价值。一个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科技用于生产和经营。中国是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相比德国的制造业而言,我国的制造业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没有太多的创新,只是对世界名牌进行粗加工。200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制造业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能否创新则是当今世界经济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于是,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许多企业又重新与高校进行合作,以期增加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所以,科技创新因素决定着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高校专业技术水平越高、研发能力越强越会受到企业的吸引和追捧,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建立得更持久,这也是我国北大方正集团长盛不衰的原因。可喜的是,课题主持人所在的商丘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IT技术发展迅速,已受到惠普公司的高度关注,并有意投资上千万元进行校企合作。

政府政策因素。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与企业、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政策保障。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教育之所以为世界所公认,正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校企结合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支持体系,以规范和调控企业与高校合作中的诸多事宜。近年来,我国的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但只是从宏观上所作的调控,缺乏具体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和引导性鼓励措施,没有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制定针对企业参与合作的奖惩措施,更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格制度,甚至没有明确界定学生在企业中的安全、待遇等问题,这样学生的利益就无法保障。特别是一些参与校企合作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经不起学生在企业出事这样大事故的赔偿与纠缠,而拒绝参与校企合作。所以,政府出台、细化相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相当重要,是引导校企合作规范、科学发展的保障。

2.2影响校企合作的内部因素

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并发挥作用,例如竞争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等。而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多以利益为最终目的。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办学思路,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最终解决高校自身的生存问题。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则是为了盈利,并争取实现利益最大化。校企合作中的高校,若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则更受企业的欢迎,企业也乐意给学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甚至为高校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等。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一般,动手能力差,操作不熟练,不仅会增加企业成本,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麻烦,所以企业则不愿参与校企合作,即动力机制不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另一动力机制则是主观上要求进行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不可能随即产生,它需要企业从目标的制定到战略目标有计划的实行这一完整过程,此外,技术创新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如2007年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些中小企业更愿意把资金投向回报率高且周期短的项目,而不是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新技术研发,所以,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机制不足。

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是指高校将其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开发、应用、推广从而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过程,包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高等院校与企业虽然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但各有其优势。高校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企业则可以凭借其较强的技术开发转化能力,把高等院校的知识聚集起来进行校企合作,各取所需。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我国高校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着与实践脱节的成份,并导致了许多高校的研究成果难以转换成现实生产力,难以服务于社会。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申报研究专利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真正能开发成产品服务社会的专利却不多。2007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要求进行技术转型,以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因为没有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优势,不能满足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要求,所以,有意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却没有找到如意的合作对象。由此看来,企业要求开发新产品的需求与高校具备可开发的研究成果是促进校企合作的科研转化机制。

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方法与途径

3.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要改变原有培养模式中不适应现代教育的环节和方面。为配合校企合作的现实需要,高校必须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或转型,还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增加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新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基本技能教育,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

3.1.1现有专业转型改造。近几年,由于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中小学需要的教师人数减少以及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即相同专业不同学校都有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批量生产,没有特色﹚,造成了一些地方师范类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从课题负责人所在的商丘师范学院2013年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人数可以看出,这些师范类专业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较上年大大减少,一些专业报考率非常的低。所以,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就必须对这些专业进行转型改造。如对连续几年报考率低的专业进行停止招生或隔年招生;对市场需求不高的专业减少招生;对办学优势明显且社会需求减少的专业进行改造,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注重学生基本教育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向实践性发展,如向公关、文秘方向发展,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历史学专业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向考古、古城研发、地方历史考察等方向转型,也可引导学生修双学位,以增加学生就业口径。

3.1.2新增应用型专业。新增专业必须以学校现有资源与市场需求为前提,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如定位为应用型的地方二本高校,可以增加旅游管理、特色商品开发、酒店管理、账务会计等专业,这些专业市场需求高,又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出的学生有特色,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此外,也可以开设社会需求性强的专业,如美容养生专业,传统意义认为这个专业只是一些技校的短期培训项目,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的压力猛增,促使人们越来越看重养生,此外,女性对美的追求更增加了美容养生专业的市场需求。如果地方二本院校增设美容养生专业,从中医理论、营养学、养生技巧、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课程设置,注重增加这一专业的厚重性和内涵建设,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保健了人们的身体,这样的人才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3.1.3注重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质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没有学生质量做保障的改革一定是失败的改革。对于普通师范院校而言,要加强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传统师范类二本院校由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弱化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很难胜任中学的教学任务,有的连最基本的教学技能都不具备;对非师范生来讲,要强化其专业技能培养,如商丘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注重其对以文化为内涵商品的开发,并结合地方性高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商丘古城及古文化商品开发、商丘芒砀山汉代服饰、民权画虎村开发,从而形成商丘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在商品开发过程中培养学的专业技能。

3.2企业动力机制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最终受益者,为此,企业必须想法利用高校超强的研究能力及研究团队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形成与高校合作的动力机制以增强企业的合作意愿。同时,企业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这是现代企业变强变大走向世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3.2.1企业动力机制的形成。调查发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不强主要是其动力不足,是没有形成促使合作的动力机制。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要有前瞻性眼光,如企业发展前景规划、企业人才培养、决定企业未来发展与生存的因素等。知识与科技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变强变大,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还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否持久发展,长久生存的问题。我国的山推股份已在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设有奖学金以资助优秀学生就是其注重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的举动。所以,注重科学研究,积极与高校合作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保持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持久性,就要形成合作的动力机制,即利益激励机制。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校企合作可以帮助企业站在科研的至高点上,迅速掌握科技信息与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出企业所需的科技成果,并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但是,科学研究是一个过程,能否取得预期研究成果,能否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此外,企业还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企业与高校合作,前期投入一定的资金是必要的,可能回报少,收益慢,但从长远来看是必需的。只有尽早投入科学研究才有可能早日获得回报。所以,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未知性和长期性是企业参与合作动力机制的基本内容,掌握了这点,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机制才会形成,合作的意愿也会增强。

3.2.2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感是企业对待社会的一种责任态度,是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其实现形式有资助、捐款、由企业出资建造工程、救灾物质捐助等。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特别是企业的捐赠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彰显了我国企业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括企业应承担起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目前我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国家投资教育的能力还很有限,所以,企业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对于西方社会,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薄弱。特别是近年来由企业引发的社会问题如假冒伪劣产品、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诚信缺失等也集中爆发,其中“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最大,再一次掀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我国商品质量的大质疑,至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促使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感,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则成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国家要加快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划与研究。研究表明,“西方国家约有60%的大公司在公司内部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提出的质疑。”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如此强烈主要缘于他们对社会责任这一学科的规划与研究,社会责任已成为很多西方高校成熟的专业,其课题设置也相当完善,而我国则没有这一学科,更没有学科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对一流企业“高标准、严要求”的公认指标,加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势在必行。

其次,建立先进企业文化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及其他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和,是企业精神的深化和丰富,是一种经营哲学和经营理论的延伸。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不但会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会响整个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与看法。华为集团以“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企业文化及通用电气的“经理人摇篮”、“商界的西点军校”不但为这些企业的发展营造了极好的文化氛围,培养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为企业羸得了极高的社会美誉度。相反,汶川自然灾害期间,我国一位知名企业老总的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让社会对这个企业至今记忆犹新,它对企业产生的负面作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

最后,逐步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以及经营生产过程中关于雇员福利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向社会进行的公布。企业不能将利润作为生产的唯一目的,生产过程中,企业还必须对消费者、生态环境和社会作出贡献。因为企业生产的条件必须由社会给其保障,生产的产品须由社会来吸纳,企业创造的利润也要由企业员工来完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起源于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从发布的结果看,我国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比较零碎不够系统;发布责任报告的企业少,占全国所有企业总数的比率不大;发布责任报告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是经过多级政府的一推再推被迫做的。总之,企业责任报告缺乏规范性,没有形成制度化。只有制度化的企业责任报告才能促使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履行其对社会、环境及文化、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

3.3政府监督评价机制

政府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不可少的一方。政府可运用掌握的政策资源对合作中的学校和企业进行有效地调控、监督使得合作能够长盛不衰。

3.3.1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出台的指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制度有《劳动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这些法律制度只是从宏观上用来指导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发展,并没有明确规定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对校企合作过程双方的行为进行规范,并不能很好地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务院“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的今天,有更多的高校在加入校企合作的队伍,这些法律制度就更不足以指导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国家还需出台更多的能具体指导校企合作并细化合作过程的法律制度。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形式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综合运用激励制度,对没有参与合作企业的惩罚制度,对积极参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奖励制度,如制定专项补助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让参与合作的企业直接得利,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合作办学。

3.3.2各省、市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作为地方高校主管单位的教育厅和省政府,应结合国家出台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制定适合本省的用以指导全省校企合作的规定条例。省级政府在制定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制约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主要问题。国家出台的法律制度有其普遍性,主要是规范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各省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特殊性,可以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这样才更有针对性。如河南省教育厅20136月发出的“关于实施湘鄂情集团校企合作项目的通知”,从高度重视、做好实施、合作要求三个方面对河南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与北京湘鄂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进行指导,不仅规范了合作双方的具体行为,进一步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为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还会为河南省培养一批教学质量国内领先、教学模式创新、教师队伍双师、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再如广东省相关部门规定校企合作的支出,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给予优惠,同时企业委托技工院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校企共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可按地税的有关规定给予营业税减免的政策优惠。

3.3.3地区政府要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地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本省的法律制度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合作细则为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服务。调查问卷显示,我国东南地区的校企合作比北方做得好,最主要原因就是东南部经济发达,企业有校企合作的需求。在经济欠发达的北方地区,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不强烈,这就要求政府做校企合作的推动者,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如宁波市出台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对于校企合作中涉及到校企双方的权责进行了界定。地区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关措施引导校企双方签定协议,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到岗时间、在岗时间予以约定,企业将此内容提前纳入生产计划,如果学校不能履约,导致企业生产损失,必须按协议赔偿。特别要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企业的安全做出规定,实习学生安全由企业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须按照协议赔偿解决。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3/04/26
· 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 2023/02/21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2/11/15
· 关于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 2021/06/29
· 汪胜前副校长带队检查... 2021/05/28
热门文章  
· 关于公布2021年学位外... 2021/04/30
· 关于落实2020-2021学年... 2021/04/23
·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国... 2021/03/19
· 关于2020-2021学年第2... 2021/03/12
· 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 2021/03/03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Copyright © 2010 - 2011©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