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教务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室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动态>>正文
 

慕课之精灵:教书匠的一门新爱好
2017-09-26 10:45  

 

李晓明

稿件来源】《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4:26-27

作者简介】李晓明,北京大学慕课工作组组长,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前不久,与外校一位开出了多门慕课的教学名师聊感受。欣慰之余,她说教师到了60岁都可以考虑做慕课。是啊,大学教书一辈子,把自己熟悉与热爱的一门学问,融入个人独有的教学体会,以慕课的形式不仅可以留下来,还可以用出去,应当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联想到北京大学近两年来参与开慕课的老教师,好几位都明显有如此情怀,让人不禁嗅到一些令人兴奋的端倪。

半年前,我写过一篇博客“将来,也会有慕课发烧友”。当时脑海中的意象,是四年前北大刚开始慕课之旅时感受到的一些中青年教师的精神状态(用心琢磨各种讲课视频的制作方式与技术等),并没有特别往老教师方面想。现在看来,老教师们或将成为慕课浪潮中的一股显著的力量。

再早一些,2013年夏天,为调研慕课的情况访问美国。接待我们的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说他就做了一门慕课(狭义相对论),聊到学校是怎么支持这类事情的,他说学校并没有特别支持,他的课完全就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每天下班后自己架个摄像机给自己录像完成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Coursera,其中斯坦福大学Larry Lagerstrom教授开的慕课Understanding Einstein: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即是)

那次访问,走了多个地方,见了不少人,但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各种爱好者(发烧友)的存在,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有趣且有益的现象。放眼望去,许多年前就开始有了无线电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登山爱好者等;近些年来,又新出现了广场舞爱好者、马拉松爱好者等;林林总总也是与时俱进。人们为这些爱好自发地投入时间,投入精力,甚至投入金钱,只是向往着某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满足。

做慕课是不是也将成为一门新爱好?我看很有可能,因为它已基本具备作为一种个人爱好的所有特征。

第一,可以从零开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就可以做慕课,不一定要有团队。慕课制作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初始成就感容易获得。不像有些活动,初始门槛高,过不了则一事无成。自己做慕课,现在只要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满足最低设备要求,办公室或家中都可以是合适的场所。高大上的设备好不好?好,但不完全必要。就好比专业摄影器材能拍出很棒的作品,但现在手机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按我们过去几年的实践经验,准备一门完整慕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大体与写一本教材差不多。

第二,追求卓越,有很大空间。也就是说,随着对技术的熟悉、能力的提高、对慕课教学范式理解的加深,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过程上,都能感到学无止境,个人水平可以不断精进;而与他人合作,则能带来新的视野与乐趣。我们2013年开出的一门课,可以说已经不错了,但后来几乎每年都有改进和调整,有些是在视频方面,有些是在习题方面,有些则是在论坛的管理方面。这种能动态改进的特点,也正是慕课的魅力之一。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到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效果会更好,因此还有很大空间。

第三,不孤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教育情怀,人皆有之,开放教育,已成大势。将自己喜欢且明白的学问,不吝啬地告诉他人,似乎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取向。过去几年里,认识了北大上百位参与慕课的教师,在各种慕课论坛报告会之类的活动中,也接触过许多外校的教师。得到的一个强烈印象是,当他们意识到慕课实际上是人人触手可及的,并不是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常常兴奋不已。而一旦自己的慕课上线,寻求交流的意愿常溢于言表。这就是慕课成为一种爱好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

第四,能获得令人愉悦的回报。但凡爱好,人们潜意识中追求的回报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体现为不断升级的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而同道之间的交流切磋与点评赞赏则能带来进一步的愉悦。在这方面,慕课其实体现得更好。自己做的慕课,除了可以个人欣赏、不断打磨完善,以及开课者之间的切磋外,还有一个新维度,即开课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慕课学习者,大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在互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慕课“无意中”帮助了一些并不相识的人,常常是令人欣慰的,也就是一种很珍贵的回报。

在讲述以上四点之前,我说当前慕课的发展状态已“基本具备”作为爱好的特征,那就是还有不够的地方。是什么呢?我想主要就是开课者与平台之间的技术联系。目前,把教师准备好的材料放到慕课平台上,让人们可学习,依然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将来,当人们感到部署一门慕课就像在网上发几篇博客、往云盘上载几段视频那么容易的时候,看吧,会出现一个什么景象!

从这里出发,我畅想慕课将成为一种社会性的爱好,尤其是成为对广泛传播教育有兴致的教师们的一种爱好。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境:有人在家书画篆刻,我们在家雕琢慕课;有人带着“长枪短炮”参加摄影旅游,我们上网进行慕课交流。其他事情忙了,就放一放;闲暇下来,再看一看。有目标,但没有限期;有追求,但不为名利。这就是慕课,除了可以是工作的一部分之外,也将是一个爱好——一个徜徉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空间中的精灵。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3/04/26
· 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 2023/02/21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2/11/15
· 关于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 2021/06/29
· 汪胜前副校长带队检查... 2021/05/28
热门文章  
· 关于公布2021年学位外... 2021/04/30
· 关于落实2020-2021学年... 2021/04/23
·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国... 2021/03/19
· 关于2020-2021学年第2... 2021/03/12
· 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 2021/03/03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Copyright © 2010 - 2011©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