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荣(宜宾学院高教研究所,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大力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精细化管理之路,努力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精细化、教学改革精细化、管理监控精细化,以此切实提高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核心课程;精细化;管理;路径
【稿件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26期
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它与课程体系中的其他部分课程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专业核心课程所要传授的知识属于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核心知识,最能体现专业培养的基本素养与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决定着专业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大力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精细化管理之路,努力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精细化、教学改革精细化、管理监控精细化,以此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创新课程建设思路,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精细化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直接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水平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需大力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创新,努力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精细化。
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基础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性,主要是指从课程地位角度看,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核心地位要求核心课程的设置必须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必须紧密围绕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典型性知识、能力、素质进行,以此积极构建起学生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具体而言,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性主要凸显在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三个方面:首先,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最能突出体现专业的基本特征、基本要求与基本规范,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主阵地。其次,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派生作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不断拓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先导性,奠基性课程。因此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外围课程为圆域,构建起一个紧密关联的课程体系整体”。再次,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起主导作用。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先进性,主要是指从课程品质角度看,专业核心课程是高品质课程,应当拥有一流的课程要素资源,拥有一流的课程前沿知识,拥有一流的课程知识需求市场,能够真正紧跟该专业的学科前沿与人才培养知识需求前沿,从而切实实现课程要素资源优质、课程学科知识高端、课程知识市场需求广泛。具体而言,专业核心课程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要素资源建设上要求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要素应当优化配置,要求建设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大纲、一流的课件、一流的图书资料、一流的实验实训条件,以此凸显专业核心课程的先进性,从而确保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效用。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学科知识上要求高端。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更新,以此确保核心课程学科知识一流,不过时、不落伍,从而保持先进性,实现高端化。第三,专业核心课程在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知识需求上要求广泛。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内容不仅要紧跟学科前沿知识,不过时、不落伍,而且还要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前沿,最大限度满足人才需求市场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知识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高度结合,从而确保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该专业社会人才需求上的核心效用。
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创新性。专业核心课程的创新性,主要是指从课程发展角度看,专业核心课程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始终位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的前沿,努力实现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创新上的突破与超越,从而有效确保专业核心课程持续向前发展。具体而言,专业核心课程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坚持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专业核心课程要按教学单元细分课程内容,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精品化,专题化、小型化、多样化,强化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术性、实用性,不断增加研究型、课题型、探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型等具有创新性质的课程单元教学内容。其二,注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案例式、讲座式、研讨式等多种途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方法,避免“课堂教学演变为简单的知识传授”。其三,强调课程考核方式创新。专业核心课程要不断更新现有单一的考核模式,努力实现考试形式多元化,考核反馈机制常态化,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从而大力提高课程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精细化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必须坚持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课程要素建设,努力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精细化,以此切实提高核心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
强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核心课程师资是决定核心课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必须首先强化核心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核心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等方面内容。核心课程师资队伍教学团队要求是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核心课程教学必须由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核心课程师资的选拔与培养,要强化与国内一流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要有效通过师资的“走出去”、“引进来”等多项措施,切实提高核心课程师资的水平与质量,以此确保核心课程的质量与水平。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课件、图书资料、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内容。加强核心课程教学条件培育就是要求核心课程必须建立起系统完整、科学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必须编写或选用高品质的教材以及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和高水平教案,并配备相应的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建立一流的试题库、一流的实验实训条件等,以此确保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的高端品质与上乘水平。
3.引领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引领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就是要强化课堂教学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克服无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效应,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的促进效应,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高度。
三、完善课程监控机制,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制度精细化
专业核心课程是培育专业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性课程。要有效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与水平,必须积极创新课程监控机制,大力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切实建立课程师资选拔制度、课程资源备案制度、课程考核会审制度、课程辅导答疑制度、课程监控月报制度,以此努力实现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精细化管理,借以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水平与质量。
(1)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实行选拔制度。为了保证和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实行选拔制度。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应当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或副教授,并要求专业素养好、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艺精湛、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以此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水平与质量。
(2)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实行备案制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案、大纲、考纲、课件、图书资料、实验实训条件等要素。为了确保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质量,切实建设好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大纲、一流的教案、一流的课件、一流的图书资料、一流的实验实训条件,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行备案制度。课程教学资源备案制度是指各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要素建设情况要报学校教务处备案,以备查验。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可对备案的课程教学资源要素进行审查、评议、研讨,并对质量水平不高的教学资源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对优秀突出的教学资源进行推广、表扬、奖励,以此有效促进专业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形成。
(3)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实行会审制度。坚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不断更新现有单一的考核模式,努力实现考试形式多元化,考核反馈机制常态化,这是保障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路径。为了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应当努力创新,大力实行考试会审制度。课程考试会审制度是指专业核心课程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式,即考什么、怎么考注重课程教学条件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