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教务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室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动态>>正文
 

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2014-09-13 17:14  

 

汪明义

【稿件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12年第10

【作者简介】汪明义(1964),男,四川南部县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代数学、高等教育管理学。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是每所高校都须回答和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要求,则为我们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从学生职业取向视角,可将人才分为学术性的人才和应用性的人才两大类; 从人才所具有的特质视角,可将人才分为复合型和知识结构单一型。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地方本科院校, 近年来宜宾学院适时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这样的人才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校把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作为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性环节, 将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制度作为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程中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

一、什么是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就是把每个专业中那些最基本、原理性并且不会随时间推移有太大变化的知识点抽出来,整合为若干门优质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体现该专业基本面貌,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该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专业素养。我们把这样的课程称为专业核心课程,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称为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绝不是专业课程的简单调整,更不是传统课程体系下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在阐述核心课程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说明这些知识的来历,还要阐明其是怎样被应用的,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取向有什么作用,在这些知识领域还有哪些未知的问题。在阐述知识来历的时候,要求更多地展示创立这些知识的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及其成长奋斗历程。这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引入专业教育之中, 把成人成才教育熔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空洞形式化的弊端,改变学校教师不重视成人成才教育的现状。专业核心课程应在其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对后续的专业拓展课程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对学生学完专业核心课程是否继续学习该专业的拓展课程具有启示作用;对实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主导作用。

所谓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就是每个专业必须确立自己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完专业核心课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兴趣爱好,去决定继续学习这个专业的后续拓展课程,还是利用所剩下的学分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地涉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果学生准备将来走学术化的道路, 鼓励学生选择继续学习该专业的后续拓展课程;如果学生准备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就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充分地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其它课程。

通过实施该项制度,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角度,希望改变专业教育求深、求难、求全的现状,改变通识教育过度弱化、淡化、边缘化的现状,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给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选课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学生知识复合度增强,为其多元化就业和多样化发展成为可能;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希望改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以教师和管理为中心或称之为“以学科为中心”的局面,真正过渡到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进而为学生成为有基本素养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提供可能,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转变做好准备,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和更有成效的生活打下基础。

二、为什么要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成才氛围的营造,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浮出水面,为学生将来更有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所坚守的基本教育理念。

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需要。现有的课程体系承袭了前苏联高等教育的理念,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体现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严密、知识专而深、精而窄的特点。这种课程体系不适合培养应用性人才,尤其是不适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在我国高校大量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这种专业知识精深而知识视野狭窄的课程体系,严重制约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严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特别是制约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是学生选择职业和转变职业的需要。通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就高校而言,当前学生就业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学生只要毕业国家就能分配工作,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养成等,并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学生就业后再次转变职业的机会微乎其微, 相当多的人几乎是终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家分配的就业模式已经被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多元选择的方式取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毕业生,完全可能从事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工作,在一生中完全可能出现多次职业改变。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引导学生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否则,就会出现一方面社会各组织需要大量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因为学非所用而造成毕业就失业的局面。

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 一方面是专业基础课程过度膨胀,这对少部分希望通过考研走学术道路的学生有益,但是对绝大部分希望毕业后就直接就业的学生极为不利。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由于没有选择的空间,相当部分的学生要陪少数考研学生读完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课堂常常异化为获取分数的场地而不再是感悟人生的源泉,造成必须完成课程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必然导致知识与能力脱节,独立思考与追求创新的思维苍白,相当部分时光就在这种不情愿又很无奈中白白流逝。另一方面是通识课程边缘化、形式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膨胀,必然压缩通识课程设置的空间,必然弱化通识课程教育的效能,使大量对学生人生发展有益的通识课程成为鸡肋,师范类专业中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不受重视,人文类专业中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无人问津,理工类专业中人文艺术的课程形同虚设,时思政理论、体育、计算机、外语等课程的教育教学效能不高,有形式化倾向。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更不利于学生人生的发展。

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是实现“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的需要。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对教学过程有着绝对的主宰,驾轻就熟的教材内容,多年不变的教案设计,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 甚至考试内容每一年都是大同小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成为课堂笔记的记录者、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分奴”。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轻松、学校职能部门管理方便。从本质上说,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就是使高等教育从以“教师和管理为中心”转移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因为,学生学完专业核心课程后,完全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再选择该专业的后续课程,学校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就要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课程资源;就是选择该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学生,也完全可以不选择课程质量不高的课程。所以,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是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体现。

三、怎么样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宜宾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制度从酝酿到正式实施,进行了大大小小的讨论几十场,耗时近一年。因为这必然涉及很多部门的观念转变和理念提升,还涉及很多人的既得利益调整。为确保专业核心课程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积极创新并大力完善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制度,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确立了每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和名称。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门数均超过20 门。由于专业核心课程不是简单的原来的专业基础课,而是要对原有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所以要遴选出8-10 门课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一个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中, 哪些知识可遴选出来进入专业核心课程,需要每个专业的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这一个阶段的工作,每个专业均耗去近半年的时间。

推行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的选拔。在确定了每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及课程名称之后,为确保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各个二级学院紧接着就开始遴选专业核心课程的负责人。学校要求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领衔教师, 要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要求教艺精湛、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以此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水平与质量。

开展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的评议。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必须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编写或选用高品质的教材以及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和高水平教案,并配备相应的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优质的试题库、优质的实验实训条件等。为此,学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所设立“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该中心由学校教学经验丰富、对专业核心课程制度高度认可的老教授组成,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上述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的高端品质。

设立了对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的会审。为了有效提高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加大了对专业核心课程考核的改革力度。专业核心课程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方式、考试的过程等都应由课程所在教研室组织专家进行会审确认,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新的考核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例如,学生学完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后,若能撰写出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学习心得体会报告,经教研组集体讨论确有价值,就可以作为该课程的学业成绩。

规定了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进行课外辅导答疑。学校同所有新建本科院校一样,教师资源并不十分丰富,要求每门课程每周安排一次答疑实在有困难。为强化学生与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帮助,有效解决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校要求每门专业核心课程每周由相关教学单位安排一节辅导答疑课从而突显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

实施了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重点监控。为了确保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各项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学校加大了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日常教学秩序、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改革等情况的监控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将其情况以教学工作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以此强化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监控。这项工作,也主要由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来完成,意在实现运动员与裁判员相分离。

启动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撰写工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教材建设,按照前面我们对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及其专业核心课程的诠释,现有的教材很难达到如此要求,尤其能阐述清楚那些关键知识点来源何处、创立这些知识的代表人物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的教材更是严重缺乏,而这样的教材却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又至关重要。我们在综合借鉴现有教材的同时,即时采取专门措施,要求每个专业在5年内建立起完整的符合专业核心课程制度要求的教材,届时,我们的老师再不是仅仅向学生传授别人写在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讲授通过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知识,真正做到为增长学生的知识旁征博引、为传播人类的文化身体力行。为了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每个二级学院根据需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对教育教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来校担任教学特聘教授专门按照专业核心课程的要求撰写教材,教材完成后先以讲义形式试用,反复提炼后学校统一正式出版,完成符合要求的教材的主编与学校撰写A类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等同对待,真正体现“教学是大学教师的第一学术”的理念。目前,学校数学两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撰写工作取得成效,正在以讲义形式试用。

为了能使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正在构建“文化、理念、制度、实践”四维一体的治校模式,并将其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其中的制度就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建立完善而成熟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度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也刚刚起步希望同行加强交流共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3/04/26
· 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 2023/02/21
· 关于印发《南昌工程学... 2022/11/15
· 关于召开南昌工程学院2... 2021/06/29
· 汪胜前副校长带队检查... 2021/05/28
热门文章  
· 关于公布2021年学位外... 2021/04/30
· 关于落实2020-2021学年... 2021/04/23
·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国... 2021/03/19
· 关于2020-2021学年第2... 2021/03/12
· 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 2021/03/03

 

  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Copyright © 2010 - 2011©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