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学院 胡蔚涛
一、实验室概况
人文与艺术学院现有5个实验教学中心,总资产1300余万元。主要面向学院的8个本科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动画、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音乐学、汉语言文学),涉及文学和艺术学两大学科门类。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2000余人。现有实验员7名,专职实验教师3名,实验教学人员62名。
根据学校2014版培养计划修订原则意见,计算机公共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32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或《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64学时),另外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公选课进行补充,教学内容上,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实验中心 |
实验室数量 |
面积(平米) |
资产(万元) |
现代传媒实验中心
(校级实验中心) |
8 |
850 |
740(另有20万在建;其中90余万设备无使用价值) |
设计艺术中心 |
造型艺术中心 |
7(另有15间画室与设计教室) |
3274 |
162(另有10万在建) |
产品设计中心 |
5 |
330 |
100(另有50万在建) |
动画艺术中心 |
6 |
539 |
243(另有30万在建) |
音乐实训中心 |
22 |
795 |
85(另有60万在建) |
二、实验室的建设
2010年,学院实验室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实验室建设长期滞后,设备数量少、落后,艺术类基础实验室严重不足;动画、环艺、产品、音乐没有专业实验室;现代传媒实验中心5年没有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所开设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对实验室要求高,大多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求在专业教室和实验室上课。
(一)建设思路
为了改变现状,尽快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明确了实验室建设思路是:突出共享建基础、结合需求强专业、尊重学科抓规划、抓住机遇做亮点。
在基础实验室建设中努力实现跨学科共享、跨专业共享;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中以满足行业标准和应用性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在规划中突出学科特点做好实验中心建设规划;抓住发展机遇做出亮点,年均获得250万建设经费,其中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项目250万。
(二)具体措施
1.从学科基础实验室抓起,迅速建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室、摄影工作室、外录实验室、音乐实训中心等,在此基础上加大专业实验室申报力度,2010年的实验室立项经费达到434万元,2011年立项经费307.3万元。用了3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各专业的基础实验室建设和部分急需的专业实验室。
2.鼓励实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尤其是在我们这样学科专业跨度很大的学院,单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根据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从教研室主任、实验教师和实验员中挑选了一批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从实验室规划到实验室申报、再到实验室管理和使用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现代传媒中心的周行,设计艺术中心的王德信、段鹏程、陈文辉,音乐实训中心的王光华等等老师。正是由于他们不计较名利的辛勤付出才保证了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
3.组织外出调研,通过考察省内外同类高校的实验室和相关企业的现状,做好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标准,保证实验室建设水平达到省内领先的水平。本着满足实验教学基本需求,并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在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上强调了够用的标准,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上突出了超前的要求。到目前为止,传媒专业实验室、动画实验室和产品设计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在省内达到了领先的水平。
4.抓住机遇,有计划地拿出实验室项目。因为我们学院的实验室建设起步低、需求大,又不可能一次建设到位,从2010年起,我们根据各专业需求的轻重缓急,一边申报急需建设的项目,一边储备下一年的项目,以动画专业为例,我们先建设了传统动画工作室,然后建设了二维动画工作室和定格动画工作室,之后申报三维动画工作室和动态捕捉室,每次申报均获得了学校立项。而现代传媒实验中心,因为建设较早,多次进行整合,并且专门组织力量进行打造,基础框架比较科学,从而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项目,成为我院实验室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5.尊重学科、尊重教研室、尊重专业教师。在实验室建设规划、申报、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科专业特点、教研室的意见和项目负责人的主导地位,只要是符合建设原则和教学需求的,一律以他们的意见为准,学院领导不横加干涉。另外从保护教师积极性出发,适当考虑项目负责人的建设工作量,对完成实验室项目建设的负责人,从年终绩效考核的增量部分对他们进行工作量的补偿。迄今为止,没有发生过项目负责人因工作量问题影响实验室建设的情况。
6.与教务处、设备处多沟通,获得支持。学院的发展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工科院校要办好人文艺术类专业,要建设好实验室,就必须做好充分的沟通,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实现建设目标。我们每年都能成功立项,就得益于教务处与设备处等相关处室的理解和支持。
三、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维护好设备,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安全使用。 二是利用好设备,服务于教学。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对于我们学院,第一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我们拥有一批便携式的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等,家用性强,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为此我们建立了设备外借制度,严格控制外借人、外借事由和外借时间,规范外借流程,严格检查制度,确保设备的完好,如果损坏遗失能确定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赔偿和处罚。同时,我们学院实验室场地数量多而且较分散,分布在学校的五个大楼内,管理难度也比较大。曾经有一段时间发生实验室未关门的现象。为此我们加大了场地的管理力度,杜绝钥匙放在学生手里的情况。明确一个实验室的钥匙只能由一个人掌握,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此外,由于这几年建设速度比较快,设备不断在增加,要确保实验室的账物相符,也需要不断更新数据和调整人员分工。随着艺术楼的建成,如何在搬迁中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和完好,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考验。
对于如何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我们做了一些改革与尝试:
1.建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由学院统一进行管理的基础类实验室;二是由专业教师负责的工作室制专业实验室。
2.采用多种实验室开放手段,例如音乐实训中心的琴房,从早上到晚上都要对学生开放,安排琴点;在现代传媒实验中心组建的四个校园实验媒体(瑶湖采风报、南工之声电台、南工实验电视台、网站),需要进行电台播出、电视节目拍摄、报纸编排等开放实验;设计艺术中心则更多的是用于指导学生参与竞赛。
3.将科研融入管理,把管理做成项目,带领老师依托实验室开展项目申报。先后申报成功了4项自制仪器设备,其中3项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获得省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开发实验公选课3门。
目前实验中心正与学院党委和学生党支部联手打造党建特色项目“全媒体之家”和“艺术风暴营”,从而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和实验教师服务学生的能力。